
前几天试驾红旗天工的时候,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画面,孙颖莎坐在驾驶座,刚结束一场乒乓的比赛,还带着一点汗意,她转过头笑着跟我说,这车开着很顺,而且座椅能一键躺平,当时我才意识到,她跟红旗的组合真挺有意思,球台上的拼劲和公路上的驰骋,竟然有一种同频的感觉。可能是因为她一直都是那种不怕碰撞的人,而红旗天工,也在一次次升级里面,撞出了新的路子。
我以前总觉得代言人只是做个形象,但想到孙颖莎在球场被对手压着打时,她是怎么咬牙坚持到最后的,那种场景和红旗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突破,其实有点像。1958年的第一辆红旗CA72,打破了我们不能造高级轿车的局面,这背后也是一种“拼到底”的劲头。只是不同的是,她用的是球拍,红旗用的是车轮和发动机,两者都在用自己的方法,把一堵堵看不见的墙推开。那次试驾的时候,我还注意到车内的香氛和光影随时间变化的细节,开着有一种不知不觉就想慢下来的舒服感。
虽然现在很多车都讲科技,但红旗天工的“科技新中式”还是让我眼前一亮,中控台线条很干净却不死板,座椅的包裹感强,腰部支撑很到位,有时候路长了能直接躺平休息一下,这对经常开长途的人真的太友好了。而且后排配了独立空调出风口和USB接口,跟朋友出去,不用争着抢前排,这种细节往往是决定好感得关键。我一开始以为红旗天工只是在外观和工艺上做文章,但发现功能性上也很照顾日常需求,比如说后备箱472升的基础容积,搬家时放几箱书都够用,临时放倒后排还能扩展到1611升,灵活得很。
说到智能驾驶,天工的司南智驾让我有点小惊讶,因为它没用激光雷达就能搞定城市NOA和高速NOA,尤其是在标线不清或者突然遇到施工的时候,智能绕行成功率居然能做到99%。有一次我特意走了一条断头路试它的反应,本来还有点担心会卡住,结果它很自然地给我找了条替代路线,这种“不慌不乱”的感觉,确实会让人慢慢信任。高速NOA也是,匝道并线的时候,动作比我自己开还稳。泊车功能就更有趣了,两公里跨楼层记忆泊车,我第一次试成功的时候还忍不住笑出来,这种“偷懒”对怕停车的人来说是福音啊。
灵犀座舱的沉浸式AR-HUD,我本来觉得噱头居多,但试完发现它在实际驾驶中的信息呈现挺自然,不会抢眼到分心,反而方向盘和中控屏的配合,让你手到眼到的那种流畅更明显。九章飞刃架构FAW.OS的加入,也让车机系统的反应速度和个性化都更顺畅,Dock栏的AI预测偶尔会很准,比如午后堵车的时候,它直接推荐休息模式并调整香氛,虽然这种小细节不算关键,但会让人觉得车子在“照顾你”。
有人说红旗找孙颖莎是为了年轻化,但我觉得不是,她身上的东西其实是跨年龄的,那种面对强手拼到底的气质,与红旗这几十年来面对市场和技术挑战的态度,是同一种味道。她给车带来的是生动的故事,而车给她的是新的舞台,这种双向成就不是每个品牌都能玩出来的。可能因为两者之间都有那份不愿意被定义的坚持,所以这一组合才显得顺理成章。
最后想说,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像红旗天工这样的车,既保留了品牌的底子,又懂得用新的方式和我们打交道,而像孙颖莎这样的人也会把这种精神带到更多地方。我们也可以试着给自己找一条属于自己的“NOA路线”,不一定是公路上的,哪怕是生活里的一次绕行,只要能到想去的地方,就算偶尔走错一步也没关系,重要的是,你走着走着,总能遇到属于自己的天工时刻。
纯旭配资,千茂配资,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